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在繁忙有序的广西中烟南宁卷烟厂卷包车间,有这么一支生产班组,他们拥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他们充满着求索的创新精神,他们团结一心,用实际行动诠释“匠心”与“责任”的深刻内涵,他们就是荣获2024年“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的卷包车间乙班。
操作工在查看设备操作数据。方茵摄
柔性生产,效率与质量并进
走进卷包车间,机器轰鸣,机台产线上,一个个生产物料正有序流转。车间乙班员工忙碌在各自岗位上,密切关注着设备运行参数,凭借丰富经验和敏锐洞察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微小故障,确保生产流程按计划有序推进。
在“订单式”的新生产模式下,班组采取月初预制化生产,通过开班热机保障,深入分析各机台情况,确保设备产能的充分利用,同时严格把控月尾收班的半成品数量,确保新模式下设备的有效生产作业率。
此外,班组推出“一机一品一策”,记录不同机台不同牌号的工艺性质,以满足生产的多样性需求,切实提升生产牌号切换的效率,确保换牌后的成品质量。
“得益于‘柔性班组’建设,班组实现通过科学应用‘人、机、料、法、环’管理手段,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资源,灵活应对生产调整,生产组织高效有序。”班组带班长杨元清介绍。一系列措施下,该班组的优等品率连续三年保持阶梯式增长,设备有效作业率亦实现逐年攀升,不仅夯实了生产过程的稳定性,更取得了质量管控与效率提升的双向突破。
人才培养,匠心传承显成效
人才是班组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卷包车间乙班深谙此理。班组将人才培育视为一项长期任务,通过分阶段、多层次的培养模式,打造出一支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突出的生产团队。
基于车间人才培养制度,班组提出“4623”人才培养计划——通过“4项职责”选拔后备骨干、“6种方式”锻造操作精英、“2套计划”加速新人成长、“3类路径”培育质量专才,构建起覆盖全员的技能提升网络。员工在深耕本职的同时,通过跨岗位轮训、多工序实践,逐步成长为“精一门、会多岗”的复合型人才。此外班组还积极开展“我是机长”、A3改善报告等各项评比,以赛促学,鼓励员工运用创新思维攻克生产中的疑难杂症,搭建起一座知识更新与技能提升的“高速立交桥”。
在各项人才培养方案下,卷包车间乙班取得丰硕成果。2024年,班组成功输出创新方法大赛项目22件,QC项目3项,通过“老带新”的方式让青年员工深入参与车间项目,负责撰写并获得6项相关专利授权。有的放矢的人才培养策略,确保了每一位员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最大作用。
维修团队在查看分析设备运行状态。席梓菡摄
数智推进,智能引领向未来
在行业数智化发展的滚滚浪潮中,作为生产制造的基础单元,乙班认真贯彻工厂数字化转型安排部署,主动承接智能化项目和任务,积极探索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生产新路径。
2024年5月,随着车间CPS生产数据的全面集成和数据管理平台的上线运行,乙班借助CPS数据搭建产量数据监控模型,将生产信息实时传输至生产调度后台,实现了产量的精准监控。同时,通过CPS收集机台传感器数据,建立维修监控大屏,对设备进行实时状态预警,实现设备维护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设备有效作业率得到有力保障。
针对设备故障信息填写繁琐的问题,乙班成立技术攻关小组,成功将“每日故障”“一机一策”表格接入企业微信链接,当班操作工只需在手机上轻松点击,即可完成信息填报。“以往信息抄录需多次奔波,如今一键操作高效又便捷。这些数智化建设成果,不仅极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也有效提高了故障处理效率。”乙班包装机操作工吴朗说道。
未来,南宁卷烟厂卷包车间乙班将坚守“匠心助生产,质量立标杆”的理念,在生产管理上持续优化创新,在人才培养上深耕细作,在数智化浪潮中勇立潮头、破浪前行,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的深刻内涵,为“精益企业”建设贡献力量。(庞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