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成都彩虹集团项目研发团队。 受访者供图
□ 本报记者 刘 元
炎夏将至,人们又要开始和蚊子“斗智斗勇”。近年来,市场上各式驱蚊产品五花八门,但驱蚊效果、持久性、安全性一直是消费者关心的重点。如今,家卫行业企业在研发环节加大创新投入,攻克技术难题,满足消费者对高效持久、安全环保驱蚊产品的需求。
“项目采用的缓释技术,使得负载在其中的驱蚊剂缓慢释放,大大延长了驱蚊时间,同时降低了对皮肤的刺激性,防止过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驱蚊效果。” 日前,在2024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颁奖现场,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彩虹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斌告诉记者。
在此次评选中,由成都彩虹集团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物保护站申报的“一种提升驱蚊液持效时间和安全性的缓释技术”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记者了解到,农药缓释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是安全、高效、经济地使用农药的理想剂型。
“目前市场上最有效的广谱驱避剂(有效成分驱蚊酯)产品的实际驱蚊效果一般在4到6小时,在为消费者提供长时间的有效驱蚊保护、有效成分水溶性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刘斌介绍,在此背景下,成都彩虹集团对现有10%驱蚊酯驱蚊液进行了研究。
据介绍,整个项目研发前后经历了5年多的时间,其中,缓释微胶囊的设计与制作是主要难点。“制备驱蚊酯微胶囊需要精确控制多个工艺参数,以确保微胶囊具有合适的粒径、形态、壁厚和包封率。工艺过程较为复杂,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应用过程需要克服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上的难题。”刘斌进一步介绍。
“举例来说,我们采用的微胶囊包含内核和外壳,选择合适的材料是重中之重。此外,我们还对壁材进行了改性,使内核层与外壳层产生协同作用,大大增强了微胶囊的缓释性能。”刘斌分析,“得益于合理的结构设计,药物可以从载体中缓慢释放,长期、稳定发挥药效,有效提高农药利用率,可应用于生产长效驱蚊液产品。同时,由于该技术将驱蚊剂负载在微胶囊内,不直接作用于昆虫,可降低昆虫产生抗药性的机率,减少环境污染。”
在谈及项目应用前景时,刘斌指出,在当前绿色发展趋势下,此项研发成果凭借环保性、高效性和经济性,为市场提供了更多个性化消费选择,在家卫行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