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彪李忠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推进产业化、规模化应用,重点突破关键软件,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近年来,南京在打造万亿级软件产业集群上成效明显。收入稳健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南京软件产业收入突破8000亿元、名列全国城市第5位、副省级城市第3位,占全省软件收入比重56.1%。强化自主创新,后续发展动能强劲。2023年,南京工业软件产品收入规模达232亿元,在关键软件领域形成翼辉信息SylixOS内核等一批突破“卡脖子”技术的自主创新产品。数量稳居前列,骨干企业实力凸显。2023年,南京软件企业数量达到3631家,仅次于北京(4384家)、名列全国第2位,形成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信息安全领域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核心软件全覆盖。优化空间布局,“1+2+N”格局形成。截至目前,全市形成以中国(南京)软件谷、南京软件园、江苏软件园“一谷两园”为核心,徐庄高新区、建邺高新区、鼓楼高新区等省级园区为支撑的产业集聚区。对南京而言,加快软件名城提质升级,争创全市首个万亿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对全面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抓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具有重大价值和重要意义。
巩固存量、壮大增量、挖掘潜量,健全可持续发展协同机制
以争创国家三星级软件名城为核心引擎,加快打造全市首个万亿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先推动通信、电力、智慧交通等行业龙头强链扩群,发挥“链主”“群主”凝聚力优势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力争收入增速不低于10%、巩固存量支撑基础。重点支持工业软件、网络安全、信息技术服务等高成长企业聚焦拳头产品,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平台优化业务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力争收入增速不低于15%、壮大增量保障空间。积极引导本地法人金融机构和驻地行业龙头剥离内部信息技术部门,成立金融科技公司、专业化软件企业实体,推动行业龙头、互联网头部企业研发中心和功能性总部设立独立法人子公司,实现业务和收入同步落地“生根”、挖掘新的潜量空间。面向信创产业、数据产业、数件产业、垂直大模型产业及人工智能终端产业等,提升人才招引、场景开放和政策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创新性强、成长后劲足、具有“爆发式”增长基因的新赛道、新业态。
拓宽优势领域、加快新赛道培育,构建自主化关键软件体系
立足新型电力、通信、智能交通和网络安全等优势基础,围绕计算机辅助设计、新型工业操作系统、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计算机辅助工程、工业控制软件等主攻方向,对标行业一流、打造关键工业软件产品体系。围绕数据库、操作系统、软件开发工具、工业软件核心算法等软件根技术,加大攻关力度、深度融入信创产业生态。探索基于数据自主决策的新型软件前沿技术,推进数件产业方向布局、培育重点领域数据应用生态。面向具身智能、智能穿戴、车载终端、物联网设备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引导软件和硬件协同创新、布局软硬件协同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全面实施“人工智能+”战略,加快拥抱新一代人工智能,积极探索人工通用智能(AGI)前沿技术,优先支持攻关内容生成、检索增强生成、深度学习框架等工具类软件,重点推动“大模型技术+”深度融合和技术赋能,促进行业软件、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与大模型技术联动发展。
提升研发强度、健全产业化机制,激活科技引领产业主引擎
创新财政专项资金和社会资本协作机制,完善软件产业促进研发投入增长机制,提升全市研发投入强度、力争“十五五”期间达到重点城市平均水平。重点面向驻地知名高校、中国科学院系统等信息类学科高层次科研平台,建立健全顶尖人才、科研骨干、创新团队和技术专利等数据库,协同行业龙头、创投机构和社会力量引导技术成果加快转化。支持行业龙头牵头申报国家级科创平台,推动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高水平建设,加快储备与培育一批软件信息方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面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重点围绕“4266”产业体系中行业智能设备(硬件)需求,建立健全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科技服务体系。以国内首个开源软件一体化设施——“源图3.0”为引领,培育具有南京品牌的开源体系、打造国际开源社区;打造全国鸿蒙生态赋能基地,加快鸿蒙产业集聚、培育鸿蒙产业生态。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国际化生态位,壮大全国软件人才高地
推动“南京优化营商环境7.0版”落地,统筹增强要素、服务和制度等多维度保障能力,全面提高南京国际化都市生态位水平,打造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软件信息产业人才高地。创新领军人才团队发现机制,重点面向工具软件、软件根技术、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工业软件核心算法等前沿技术领域,搭建全球化猎聘网络和“人才飞地”孵化体系,精准招募一批战略科学家、顶尖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健全科研平台招才引智机制,以国家、省、市级重点科技创新平台为核心载体,优先面向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信息类学科A类以上高校,吸引一批中青年优秀人才主持“揭榜挂帅”和“赛马比拼”项目。加快面向互联网头部企业、软件行业龙头和国有六大银行等加大研发中心招引力度,并围绕研发中心人才需求,引导驻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定制化培养一批基本功扎实、研发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多层次优秀人才,打造全国领先的软件产业研发人才“新高地”。
统筹算力、数据和安全协作体系,增强数字新基建保障能力
以南京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为引领,协同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高水平建设南京城市算力网平台,打造泛在融合、智能敏捷、绿色安全的一流算力基础设施,围绕“算力赋能千行百业”提供易用性、低成本、广覆盖的综合普惠算力服务。支持行业龙头搭建覆盖模型选择、代码托管、数据供给、强化学习等功能的模型即服务云计算平台,推动省、市、区等各级政务平台采用大模型云计算服务。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放进程,深化“数据要素X”战略、激活数据要素赋能价值,高质量建设南京数据交易平台和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支持市大数据集团协同行业龙头组建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立足南京实际高水平建设一批AI语料数据集、培育南京数据语料新型基础设施。协同行业龙头和社会资本试点建设城市级区块链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打造集算力平台设施、公共服务平台、政务应用系统和标杆场景应用于一体的新一代城市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作者刘永彪为金陵科技学院校长、教授,长江双碳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忠海为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副教授。本文为2024年度南京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南京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研究”(202403009)、2024年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项目“江苏加快建设‘数实融合强省’思路对策研究”(24SSL13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