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5G+工业互联网”将迎来升级版政策,专家建议大规模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来源:     阅读:5142
网站管理员
发布于 2023-11-23 11:02
查看主页

11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湖北武汉开幕。


红星资本局从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5G基站已经达到318.9万个,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应用拓展到49个国民经济大类。


会议期间有专家建议,未来5年,应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金、政协同推进,全国工业战线总动员,在全国工业企业大规模、普及性地推进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与会专家认为,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突破产业供给、技术发展、网络互通、应用推广等问题。


“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政策将出台


今年6月,工信部印发了《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3年工作计划》,启动“5G+工业互联网”512升级版工作方案,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体系将持续引领“5G+工业互联网”向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发展。


在11月20日的大会上,工信部部长金壮龙表示,工信部将制定出台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聚焦网络、平台、安全、标识、数据五大功能体系,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加强部省联动、政策协同,探索建设一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此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工作规则(暂行)》《“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建设指南》已经正式发布。其中明确,“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建设周期为三年,每年将开展星级评价,试点期满后还将开展试点复核等相关工作。


从申请条件看,“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必须同时满足五项条件,具体包括:地方要出台不少于一项“5G+工业互联网”发展专项政策;每万人拥有的5G基站数不少于30个;具备10个以上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的工厂数量要不少于5个;要具备不少于1个项目入选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5G工厂方向或者5个项目入选5G工厂名录。


同日,会上还发布了《2023年5G工厂名录》,共300个项目入选。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王鹏表示,从行业分布来看,《2023年5G工厂名录》中收录的5G工厂已经广泛覆盖24个国民经济大类。从地域分布来看,名录中的5G工厂分布在全国26个省份,其中江苏、山东、湖北、安徽、浙江、江西、天津、河北、辽宁、湖南、广东等省份的5G工厂数量位居全国前10位。


从企业的类型来看,名录收录了中央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其中大型企业占比达到52.7%,中小企业也达到了47.3%。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根据名录当中企业报送的数据来测算,300个5G工厂将带动总投资近百亿元。


根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通过“5G工厂种子项目”统计,截至今年9月,全国已有1800余个5G工厂项目,涉及29个省份,已覆盖装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石化化工、港口等10个“5G+工业互联网”重点行业,以及有色金属、材料等其他行业,项目类型已包含产线、车间、工厂等各层级。


专家观点:今后五年要抓好新一代

智能制造技术的攻关试点和示范


“目前,智能制造在整个制造业中的渗透率是不高的,如果这方面能够提高到80%的水平,我们国家的产业数字化的水平将会大大提高。”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在会上提出,把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起来是重要方向。


周济认为,今后15年,正是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指出,从现在到2035年,智能制造发展总体可以分成两个阶段来实现:第一个阶段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大行动,到2027年,我国规上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制造在全国工业企业基本普及;第二个阶段数字化升级,要深入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重大行动。从2028年到2035年,争取规上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升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在全国工业企业基本普及,我国智能制造和应用水平将走在世界前列,中国智能制造业升级走在世界前列。


“今后5年,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智能制造、实现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战场,要集中优势力量,在全国工业战线,大规模普及性地推进数字化转型重大行动,全国工业战线总动员,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金、政协同推进,在全国工业企业大规模、普及性地推进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


周济提到,今后五年要抓好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的攻关试点和示范。通过攻关试点示范行动,为2028年到2035年的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重大行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专家建议“分批次”推进改造

以应用为牵引培育大批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目前我国企业上云率已超过30%,但与欧美国家70%的企业上云率仍有较大差距。实际从企业角度来看,工业互联网需求还未被充分激发。与会专家认为,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突破产业供给、技术发展、网络互通、应用推广等问题。


“目前工业互联网应当以问题牵引为主,注重实用性,为企业带来效益,现在需要担心的问题实际是‘供需两张皮’。” 中国工程院院士桂卫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工业互联网能够解决企业问题,为企业带来效益,投入就不存在问题。而一旦项目与解决问题相脱钩,投入成本问题就会显现。能够实现效益的关键则在于技术融合,即实现智能化与工业的深度融合。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认为,在技术发展上,5G高可靠、低时延、广连接等核心技术需进一步突破;在产业供给上,需进一步提升5G工业设备供给水平,加速提质降本;在应用推广上,需加快行业和地区层面的融合应用水平,引导各行各业不断开展针对性应用创新。


“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将进一步升级基础设施体系,提升互联互通能力;升级技术产业体系,提升融合创新能力;升级应用生态体系,提升赋能实体能力。”余晓晖表示,要加快5G工业专网建设、打造工业算力体系、提升产业链关键设备供给水平、建设融合应用先导区等有望成为发展重点。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认为,工业互联网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要坚持分业推进、分级推进、顶格推进。


比如分级推进中,他指出,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要从设备、单元、产线、车间、工厂分级推进,在细分行业引导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批次推进改造,形成一批智能产线、车间、工厂,实现数字化转型,“我们也认为这是中国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攻方向和主战场,要培育一大批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以应用为牵引,带动工业软件,高端工业芯片等技术突破和迭代发展,壮大新兴产业。”


鲁春丛表示,破解供需循环不畅通难题是当前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按照行业出题、产业答题,供需协同思路组织行业和企业提出需求,引导数字化转型的服务商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建立数字化转型供给企业的技术、产品、服务、供给名录,搭建平台促进供需协同。


免责声明:本文为用户发表,不代表网站立场,仅供参考,不构成引导等用途。 新闻
摩托罗拉推出g系列智能手机:售价6999卢比
BOC International, a subsidiary of Bank of China, partnered with UBS to issue RMB 200 million tokenized notes on the Ethereum Alliance Chain
女骑手赛道逆行被撞后续来了:公开致歉并报警
罗马仕USB苹果数据线1米限时大促:1.9元手慢无
彻底干翻本田飞度:比亚迪海鸥累计销量59.19万辆

首页

分类

定制方案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