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万千气象看四川 |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蜂鸟”跨鸿沟
来源:     阅读:1003
网站管理员
发布于 2024-02-19 16:00
查看主页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四川日报

走近新质生产力

成都高新区

点位 高新蜂鸟智能硬件中试平台

2月18日,“万千气象看四川”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报道组来到位于成都高新区的智能硬件中试生态园。

“生态园内的高新蜂鸟智能硬件中试平台,帮助我们实现了从‘书架’到‘货架’的关键一跃。”作为从生态园走出的企业之一,绿碳未来(四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廖静平介绍。

科技成果转化通常分为技术原理构想、实验室研究、中试放大、产业化发展四个环节,而中试是当中最关键的环节。但许多初创团队或企业,不具备搭建中试平台的实力。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近年来多地正在加快布局中试平台的步伐。

在智能硬件中试生态园,记者了解到,更多企业正在依托这里的中试平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一跃,成长为四川新质生产力的一分子。

会“呼吸”的捕蚊机从这里走向市场

在高新蜂鸟智能硬件中试平台的展厅里,展示着绿碳未来(四川)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产品——呼吸式捕蚊机。

捕蚊机的核心部分是四川大学唐成康博士团队研发的一款新型材料,能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提升至接近人类呼出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吸引蚊子。

“这种捕捉蚊子的方式更加健康自然,效果也很明显。”廖静平告诉记者,2015年,团队就开始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并在2019年前后完成,之后转向市场产品转化阶段。

但科研成果后续的概念验证、工程验证、产品验证,这些中试环节都需要设备使用和资金投入,这对一个来自高校的科研团队来说困难重重。

“高新蜂鸟智能硬件中试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中试熟化的‘一站式’服务,让我们完成了技术的优化,实现了最终产品的呈现。”廖静平坦言,当时如果没有对接到成都本土的中试平台,团队可能就带着项目落户沿海城市了。

如今,这款捕蚊机已在多个场合大显身手,不仅亮相成都大运会,在成都活水公园长期“服役”,还走出了四川。

“去年底,我们中标了云南某地政府采购订单,首批订单量就有2000台,后续订单量还将陆续新增,预计将达到1万台左右。”廖静平说。

在高新蜂鸟智能硬件中试平台负责人田勇看来,中试平台的建设可以大大减少“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田勇以服务过的一家成都本土做小型洗衣机、烘干机的科技企业为例:“之前,这家企业的产业链建在青岛,后来在产品迭代升级过程中,找到了我们做中试环节。我们帮助他们在本地建立了供应链,最终这款迭代升级后的洗烘一体产品在成都实现生产制造。”

让更多科技成果在四川开花结果

“现在每周都有两三个项目找过来,打算在我们这里做中试。”田勇介绍,平台运营以来,已经为上百家科技企业和高校院所提供服务,推动200多个科研项目实现产业化。

在采访现场,记者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高新蜂鸟智能硬件中试平台由蜂鸟智造(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与成都高新岷山行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后者是成都高新区专门负责科技成果转化的国有平台公司。

国有平台公司的加入,凸显了地方对中试平台建设的重视。去年1月,成都高新区启动实施中试跨越行动计划,并配套了“中试十条”专项政策,明确建设中试平台最高可获5000万元支持,重大突破型平台可量身定制支持政策,中试项目最高可获1000万元支持。

田勇介绍,当前,蜂鸟智造(成都)科技有限公司还在联合成都高新区天使母基金和其他国资平台,发起成立全国首只中试平台参与管理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创投基金,其“中试+孵化+投资”的科技服务体系已雏形初现。

从一域观全局。去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布局建设一批中试熟化平台、技术转移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让更多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从实验室走向生产车间。

市州相关领域的中试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在巴蜀大地加速涌现。田勇对未来信心十足:“蜂鸟虽然体型小,但有很快的飞行速度,我们取名‘蜂鸟’,也是希望这个平台能像蜂鸟一样,快速响应企业需求,助力他们跨过科技成果转化的鸿沟。”

免责声明:本文为用户发表,不代表网站立场,仅供参考,不构成引导等用途。 新闻
技嘉推AORUS Gen5 14000 SSD
小米su7开启哨兵模式每晚耗电多少?
民营企业抢占先机的秘诀?深度数科以专业服务,让票据承载更多价值
深圳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论坛举行,共话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YU7已被申请注册商标

首页

分类

定制方案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