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海日报
2023年,全市新增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家、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0家——
科技创新,为新型工业化装上腾飞“引擎”
应急救援消防机器人,可进行远程遥控救援操作。 廖思宇 摄 近日,记者在广西北港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港新材料”)的集控调度中心看到,一名调度员正使用耳麦与货车司机进行对话,根据线上智能计量系统信息和屏幕显示的实时画面指挥司机操作,不到1分钟就完成了货车过磅,效率比原来提高了3倍,实现智能无人值守过磅。
在冷轧厂成品库的操作室内,工作人员正在通过后台系统对设备发送运行指令,冷轧厂内无人行车根据现场物料情况自动运行搬运,无须人工现场操作。“去年5月,我们在冷轧厂安装建设了2台无人行车及4台过跨车,这些设备对公司下一步的智能化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北港新材料的一名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该公司利用无人天车管理控制系统、智能库区管理系统、行车监控系统对行车及库区进行改造,实现单轧车间、连轧车间、酸洗车间等库区的无人化、智能化管理。此外,该公司还利用5G网络优势,使整个库区的物料与设备管理在数字化系统的控制下,得以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调度,从而建立完整的物料信息流向,实现前后工序的无缝衔接。
据了解,这些场景的实现,得益于北港新材料“产供销联动数字化运营能力”项目的建设和推广。
202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名单,北港新材料的“产供销联动数字化运营能力”项目榜上有名,成为广西唯一入选该示范名单的企业。
北港新材料副总经理黄磊告诉记者,“产供销联动数字化运营能力”项目主要通过数据实时分析、生产场景可视化、端到端运营协同等,有效加强各个生产工序及产供销各部门的协同联动,实现生产经营过程中角色、职责、过程和结果可视、可追溯,从而提高各生产环节协同效率,缩短全程生产物流周期,降低运营风险,提升客户满意度。
经过数字化持续运营,2023年,北港新材料白皮卷不锈钢订单生产周期从16天缩短至12天,客户订单确认至签收周期从34天缩短至28天,生产效率和供货效率分别同比提高25%、17.6%。
在中国石化北海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海炼化”)的厂区周边,一个红色外壳的机器人一边行进一边用喷头向厂区周边绿化植物喷淋。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通过远程操控机器,在厂区周开展火灾应急救援演练。
据了解,石油石化现场作业环境复杂,一旦发生火灾,现场救援难度较大。北海炼化联合桂林明富大川公司研究开发了具有遥控伸缩臂等多功能的应急救援消防机器人,进行远程遥控救援操作,(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