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福建日报
记者手记
瞄准靶向引才
□本报记者 杜正蓝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愈发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二三线城市却面临着人才焦虑的问题,毕竟,人才流入量远小于一线城市,且留住人才的能力也较弱。
瞄准校园到岗位这一缓冲带靶向发力,是一次有益尝试。然而,“留量”增加的同时,更应关注其中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占比。因为这类人才是驱动创新发展的关键,是建设创新型城市、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力量。
在这方面,漳州的竞争力仍待加强。眼下,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要想突出重围,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像漳州这样的滨海发展型城市,无疑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设计更符合城市发展特点的引才方式,采取更柔性的措施,帮助青年人才找准定位,吸引青年到此就业创业。同时,需要在人才引进、选拔和培育上,给予一定的机会和容错的空间,更加注重人才的潜能和综合素质的开发,做到“育得出”“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