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京日报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主导,人才支撑是关键。而南京科教人才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拥有厚植新质生产力的肥沃土壤。截至去年,南京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3万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07家、总量达213家。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一批具有创新硬实力的企业,用镜头展现南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中电鹏程聚焦半导体、EMS(电子制造服务)等核心工业制造领域,为传统制造业提供“智改数转网联”服务;蔚蓝科技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成为第一个走到全国人民面前的AI品牌;南京达斯琪是旋转全息显示的发明缔造者和行业领跑者,拥有近百项核心技术专利……
当前的南京正立足实际,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为全省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作出更大贡献。
文/图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璐 冯芃 孙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