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京日报
聚焦“人形机器人”未来产业,集萃智造打造移动复合机器人
南京机器人,展现“新”力量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傅子悦
你有没有想过,在办公室工作疲惫时,会有机器人给你递上一杯咖啡?这一愿景在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成为现实。3月12日,记者走进江北新区研创园,感受了一番足不出“室”品尝咖啡的别样体验。
在手机小程序上下单,智能拉花咖啡机器人便开始忙活起来。研磨咖啡豆、加奶、搅拌、拉花……不到两分钟,一杯热腾腾的“拿铁”咖啡便制作完成。记者看到,拥有6个关节点的协作机械臂灵活地将咖啡放到无人车上,随后无人车自动乘电梯上到8楼,成功将咖啡送至一名员工手中。
到达指定工位后,记者看到无人车语音提醒用户取餐,随后红外实物感知检测物品拿取状态,员工取餐完成后无人车自主原路返回。
“送餐无人车采用了先进的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通过网络实现对接,实现了机器人自主乘梯的智慧通行和无接触配送。”公司市场部部长芦玲玲告诉记者,这是国内第一个咖啡机+无人车送餐的咖啡机器人,它能够准确控制咖啡豆的研磨度、水的温度和浸泡时间等参数,确保每杯咖啡的味道和口感都符合预期,提供高品质咖啡。
据悉,该机器人整体占地不足1.5平方米,可轻松嵌入各种场地。“机器人咖啡师”制作环境全封闭,无菌无尘,共有10多个咖啡种类可供选择,加料一次可制作180杯左右,24小时全天候营业,无需人工值守,可有效解决品质不稳定、取餐路途远、营业时间受限、空间稀缺等问题。
不仅如此,集萃智造还突破了移动机器人动态建图关键技术,让送餐的无人车可以通过多种传感器和雷达实时构建地图,能够适应不同的场所,实现自主导航、避障并精准定位。
“像咖啡拉花机器人这种搭配无人车送餐是我们企业的主要优势产品之一。从一种能力到多种能力,从执行单一任务到多任务结合,逐渐成为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骆敏舟介绍道。
作为国内聚焦移动复合机器人的前沿企业,集萃智造自主开发的移动复合机器人正在发展为“脑、眼、手、脚”融合的机器人形态,进一步打开人们的想象空间,解锁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
在集萃智造的1楼调试区,记者看到了近100只身穿“黄黑色上衣”的协作机器人,它们正在接受投入使用前的最后一次调试工作,一摇一摆、整齐划一,仿佛在翩翩起舞。
记者了解到,协作机器人相比传统机器人增加了安全性、协作性、易用性和经济性的考量,能够与人类安全地共同工作,不仅减轻了工人的负担,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人机相融。
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机器人发生碰撞时自动暂停的情况。“机器人可以通过末端力传感器实现末端的恒力柔顺拖拽以及末端力感知与控制,保证在进行操作时对物体施加合适的力。”
目前,协作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如焊接、打磨、精密装配等场景,以及医疗领域如按摩理疗、人体接触式检测等场景。
未来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布局新赛道,集萃智造奋楫争先。今年6月,企业将推出国内首款高动态超逼真人形双足机器人,攻克电液伺服“卡脖子”难题。
“电动人形机器人虽然现在风靡全球,但只在较窄的领域进行应用,电液伺服机器人的市场潜力更大。”骆敏舟说,集萃智造联合了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南京理工大学等优势单位,共同研究电液伺服的人形机器人,为中国智造贡献力量。
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骆敏舟:
“人形机器人”,我们来了!
小时候我在农村长大,当我看到人们干着重体力活时,我便深刻意识到机器人对于解放人类劳动力的重要性。在一些高危工作、精细化领域、服务性场景上,机器人的参与可以使风险降低、效率提升、生活改善。
机器人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集萃智造培育协作机器人、无人车系列产品超13款,申报专利和著作权超370项,先后在创新产品设计、核心部件研制、AI控制算法等方面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始终坚持让创新引领企业的发展。
不久之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发展潜力大、应用前景广,是未来产业的新赛道。
发展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的人形机器人,集萃智造将立足企业170多位技术骨干人才,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深挖人形机器人产业潜力,助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