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王家慧
本报讯 连日来,在位于南太湖新区的浙江日新精密滚动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台台进口高速钢球冷镦生产设备高速运转着,线材进、球坯出,由工人们筛选后加工成的钢球成品是轴承最核心的部件,市场应用广泛。“目前订单充足,一季度产值预计超1000万元。”该企业总经理邓德祥说。
近年来,随着该企业快速发展,其所生产的产品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精密机床等高端精密轴承行业应用领域竞争力不断提升,市场占比越来越高,因此对产品生产的上游原材料线材需求也日益增大,去年已经超过3万吨。国内暂时没有符合更高要求材料品质保障的供应商,只能从国外进口。
“产品的好坏,原材料至关重要。”邓德祥说,为了让原材料及时供应到位,企业至少要提前3个月排定生产计划,并从国外采购。使用高品质的线材,生产出来的产品确实内部结构更均匀、稳固性更高、寿命也更长,但是物流成本、时间成本,都随之增加,直接影响生产效益。好在该企业几年前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一直尝试突破技术瓶颈,实现自主供货。
3年前,通过邀请专家助力、与高校实验室合作等方式,并经过不断打磨与试验,该企业在原材料线材研发上终于取得突破,直接解决了90%以上的原材料供应问题。邓德祥介绍:“原材料的成分配比、质量等是影响产品品质的核心因素,每家企业都有区别,实现自主研发和供货,能让我们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研发取得突破的同时,负责生产原材料线材的新项目——展桥线材也随即启动建设。目前,项目建设已经进入尾声,即将投入试生产。“基础建设都已完成,生产设备及检测设备正在陆续进场、安装调试,接下来就是将各道工序全部打通。”该项目负责人王兵说。
“新项目投产后,将有效提升高端产品的质量保障和新产品开发效率,更能配合集团公司战略发展,助力集团公司高端成品轴承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份额提升。”邓德祥说,接下来,企业将不断加大生产力度,扩大生产规模,推动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的闭环,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