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铁道报
本报西安3月25日电 (周道刚 张雨 杨晅)“这个‘神器’真好用,不到10分钟就测完了一组磁枕的磁通量,工作效率高了,测量数据也更精准。”3月11日,在陇海线上的新丰镇站作业场,由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供电段张桥供电车间副主任王恒博设计研发的磁感应器测量辅助装置受到现场职工一致好评。
磁感应器的专业名称是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地面磁性设备,机车通过感应地面定位信号确定机车与分相点的相对位置,从而辅助电力机车在通过接触网电分相时自动分、合电力机车断路器。
据了解,一组分相地面磁感应器有4块,以往测量磁枕磁通量时,需要2人至3人配合,一人手持高斯计,一人用钢卷尺辅助测量确定空间位置、一把钢卷尺同时定位水平及垂直高度位置。每次测量作业,职工要来回奔波,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数据的精准度也受影响。
现场存在的问题,让平时爱钻研的王恒博急在心里。“怎样才能够快速、安全、高效地测量磁枕磁通量?”带着疑问,他组织成立攻关小组,经过研讨后,找来一片钢板,打上了两个相距110毫米的圆孔,再将一根长350毫米带刻度的钢管嵌入一个孔中,另一个孔嵌入一块钢板作为底座,就这样,一个简易的磁感应器测量辅助装置就很快完成。
但在现场反复试验中,王恒博又发现虽然减少了寻找测量点的位置,但仍需要一名辅助人员将测量辅助装置固定在钢轨上。遇到瓶颈之时,他从玻璃清洁器上受到启发。在一次打扫卫生使用玻璃清洁器时,他看到清洁器使用磁铁吸附,于是灵机一动,在辅助装置的底座上增加了磁铁,将辅助装置直接吸附固定在钢轨上。这样,历经数次失败后的磁感应器测量辅助装置终于有了雏形。
同时,王恒博又加强与有关厂家联系,确定了以量产价格进行磁感应器测量辅助装置模型3D打印的方案。最终,一台由铝合金制成,底座可吸附在钢轨上,无需作业人员持续用手稳定位置的磁感应器测量辅助装置研制成功。
“该装置水平导管长度可任意调节,能与所有测量探针长度不同的高斯计搭配使用,准确保持测量距离。”该段新丰接触网运行工区工长任清说,他们段目前正大力推广这款设备,比如新丰镇站场的磁感应器就有17组68处,用上磁感应器测量辅助装置后,工作效率能提高三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