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逐“新”向“绿” 大地生金
来源:     阅读:381
网站管理员
发布于 2024-04-15 11:00
查看主页

本文转自:漯河日报

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集控中心。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晓甫

一个总投资超百亿的传统化工项目,在添“新”变“绿”后,能给当地带来多大的“生金效应”?

4月12日,记者走进金大地联碱绿色转型产业园,只见4000多亩的园区内管道林立、机器轰鸣,偌大的化工企业只闻机器声、不见人奔忙。

在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大地化工)3000平方米的集控中心,30多名工作人员在近两百台电脑前来回穿梭,轻击键盘的声音不时传来。

“这台电脑是控制园区管道阀门流量的。”一名工作人员在电脑前向记者演示起来。随着他轻点鼠标,摄像头传输的画面里显示,车间对应的管道阀门流量逐渐增大。

科创出效益。集控中心成立后,金大地化工原来纯碱年生产量30万吨,需要1800名工人,现在纯碱年生产量达到了500万吨,工人反而比以前减少了300多人。“除了减员增效,新平台还帮助企业建立了大数据采集统计系统,我们可以适时跟踪生产工艺数据信息,出现异常情况能及时追溯,真正实现了智能化。”公司相关负责人张华春告诉记者。

这个化工园区汇集了多个“高精尖”设备,联碱装置采用金山集团自主研发的国内领先的制碱、结晶系统,合成氨设备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瑞士卡萨利合成系统、德国西门子循环压缩机。

2021年,金大地化工积极响应漯河市提高重大项目“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的要求,关停并拆除二期合成氨生产线,全面实施装备升级换代,新上马项目全部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工艺。提档升级后,企业每吨合成氨成本下降600多元。同时,项目1000千瓦以上的电机全部采用汽轮机替代,电耗下降80%;气化装置采用清华大学等单位研发的3.0晋华炉,碳转化率由原来的78%提高到98%。

近两年,金大地化工与中原食品实验室联合开展科研攻关,还组建了100多人的研发中心,借助科研合作平台,不断攻克各项技术难关。

(下转02版)

免责声明:本文为用户发表,不代表网站立场,仅供参考,不构成引导等用途。 新闻
快递柜撤出:看新规更要拼市场
字节发布豆包1.5深度思考模型:“实拍级”图像生成
谁的错!骑手因包装破损被华为店索赔1.5万元:影响二次销售
iphone16系列销量大幅提升,未来几个季度仍难被超越
谷雨  自研美白原料极光甘草  打造优质国货护肤品牌

首页

分类

定制方案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