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扬州日报
本报讯 (通讯员 孔令玲 记者 张旭) 近日,在高邮市区九龙湾小区的“智能充电哨兵”前,居民王先生根据语音提示完成了车辆的充电。充电完成后,王先生的手机上收到了一份车辆的“体检”报告,显示电池安全。这份报告是通过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哨兵”管控系统后台数据分析形成。
“智能充电哨兵”由上海交通大学高邮研究中心研发,集合了设备、订单、用户管理等一系列统计数据,通过后台远程监控,化身电池“医生”,提前预警电池安全、告警电池病态信息,一旦发现隐患风险高的危险电池,则会触发电源强切。目前“智能充电哨兵”管控系统能实现每分钟10万台电动自行车的数据分析。通过后台数据分析计算,系统会对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一次全方位“体检”,并在用户完成充电后出具电池评估报告。同时,通过系统对接,应急、住建、消防以及小区物管能够实时联动分享数据。
据了解,上海交通大学高邮研究中心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积极吸收国内外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了先进电池工程技术创新研发与测试平台。在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邮先进电池研发中心)的平台孵化下,李林森、何雨石等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创办了扬州毕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大高邮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毕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汤洛平向记者介绍,目前该公司是全国首个研究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哨兵”管控系统的企业。
高邮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款“智能充电哨兵”已在高邮九龙湾小区投入使用,保华君庭小区正在加紧施工安装。除高邮外,该系统也在上海等地投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