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培育“链”上产业社区新生态
来源:     阅读:447
网站管理员
发布于 2024-05-05 09:40
查看主页

本文转自:常州日报

常州滨开区“光储充”一体化智慧能源微网应用场景落地背后——

培育“链”上产业社区新生态

□本报首席记者 吴燕翎 通讯员 蔡霜霜 张敬怡

坚持链式发展、推进产业协同,是新北区锻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招。记者日前获悉,常州滨开区“光储充”一体化智慧能源微网应用场景(以下简称“光储充”)即将投用,该应用场景中的多个相关产品,均来自园区内的新能源电力电子链上相关企业。

在常州滨江国有控股集团的投建服一体化运营下,集园区形态、产业业态和发展生态“三态融合”的产业社区“链”上生态格局正逐步成型。

项目推动,建群强链从“新”出发

江苏沃莱新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新型复合材料光伏边框,此次应用在了园区“光储充”中。“目前,24条生产线几乎满产,上半年的排产基本列入计划。”该公司市场部总监朱阳阳介绍。

“光储充”的储能整套来自园区内的江苏简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光伏幕墙来自宸光(常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端是企业用电需求侧,一端是供用能一体化供给侧,整合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充电桩等多项资源,可以优化整个园区的能源使用结构。”常州滨江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加卫介绍,“光储充”场站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发电量约1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9吨,节省约33吨的标准煤。“光储充”管理平台,还可以调节优化企业用电负荷,为打造新型绿色低碳产业园区服务。

投建服一体,“组合拳”双向赋能

“光储充”的背后,是滨江国控打出投建服“组合拳”,不断完善园区产业业态的探索。

在项目招引过程中,滨江国控选择产业关联度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以招推服一体化2.0机制为指导,为企业提供助力。

经过一年建设,总投资3.6亿元的宸光绿色无机光学材料项目即将投产,让宸光(常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距离成为全球光学镀膜领域领军企业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2018年,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王晓亮博士带着团队和技术来到滨开区,开启了玻璃光学镀膜的创业路。在项目推进中,“滨创一号”基金的注资,为企业发展引入金融“活水”,短短6年,宸光新材料已拥有玻璃光学的全套解决镀膜方案,各类光学镀膜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2023年销售额达3.78亿元。

该公司副总经理雷燕介绍,企业最新研发的建筑一体化光伏(BIPV)项目已在“光储充”和加紧建设的中瑞国际产业创新园二期项目中率先应用,“基于园区良好的发展生态,我们准备把上海的BIPV新项目迁移到滨开区,目前正在推进中”。

培育“链”上生态,推动全链协同

企业茁壮成长,政府是坚强后盾。从为企业提供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到集聚各类创新创业因子,近年来,滨江国控于细微处构建“链”上生态,畅通园区内循环。

首先便是加快产业载体开发。目前,集团运营载体超50万平方米,在建载体超70万平方米,包括滨江国际企业港、滨江智能装备企业港、碳纤维科创港二期、滨江创智企业港、中瑞国际产业创新园二期、德胜临港产业园等。

其次,探索“建渠引水”新方式。设立“滨创一号”和“滨创二号”产业基金,着力培育潜力大、后劲足的“高精尖”项目;吸引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常州新能源电力电子创新孵化中心等创新平台相继落地,为产业链、创新链发挥“乘数效应”做好铺垫。

此外,滨江国控还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确保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人员招聘等难题及时得到有效化解。

“优质的创新生态在哪里,优质的创新要素就流向哪里。”张加卫表示,将持续盘活“链”上资源,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以产业社群打造、企业精准服务、资源整合集聚为运营核心,打造滨开区智能制造集聚地、创新产业新标杆。

免责声明:本文为用户发表,不代表网站立场,仅供参考,不构成引导等用途。 新闻
大疆正在研发一款新型无人机控制器
“数智化”让黄河三角洲鸟类“国际机场”更智能
Depop——年轻时尚的社交购物新平台
科技企业成为广交会“顶流” 杭州新十大服务举措支持科技出海
国家级!黄桥企业上榜!

首页

分类

定制方案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