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气象报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商建
好的土壤,会让更多埋头实干的人才“冒”出来。
我一直工作在气象卫星工程与业务一线,从2010年起,有幸参与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的几何定位工作。新的卫星发射后,在数值预报、重大气象服务保障和台风、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与分析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我认为,青年需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加强在政治思想、专业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学习。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尤其是在对全球开放的气象卫星领域,我们更要强化风险意识,注重科技赋能,向着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创新精神足的方向发展。
对青年干部的教育培养,我认为可以推动落实“传帮带”的导师制度以及建立客观合理的评价机制。老一辈气象工作者的经验是助力青年干部迅速成长的“推进剂”,青年干部也已具备了带新人的能力,在队伍中配备新人、建立青年人才培养“导师制”是铺就人才培育的“快速道”。另外,青年干部所处的岗位不同,面对的难题不同,需要综合考量青年在工程建设、业务维护与科学研究领域的贡献,让更多埋头实干的人才“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