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婷
今年“五一”假期,文旅消费市场火爆异常,露营+、音乐+、美食+等多种文旅融合形态点燃假日消费热情。文化和旅游部5月6日发布数据,2024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文化和旅游消费有效释放,文旅下沉市场发展势头迅猛,消费市场展现出澎湃活力和巨大潜力。
文旅“下沉”,发现更多“小城故事”。根据中国移动大数据,县域旅游游客规模同比增长率为15%。“平替韩国”的延吉、“平替东南亚”的芒市,还有“小机场城市”的图木舒克、保山、怀化、赤峰、和田等,假期热度明显上升。 “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小城更具性价比。” 假期不去“人挤人”,选择小众旅游、县域旅游是人们旅游消费更成熟理性的结果。具有独特“标签”的小城透过一个“记忆点”打开展示窗口,激发了新的增长点。旅游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将带动更多人奔赴小城市,发现更多“小城故事”。
文旅“下沉”,用“一首歌打开一座城”。今年“五一”,全国有20多场音乐节在举办,有数据显示,演出类应用访问量较去年同比增长200余万。演唱会、音乐节有往三四线城市下沉的趋势,正在成为低线城市旅游的“新燃点”。草莓音乐节、日出演唱会、太湖湾音乐节等各具特色的演出形式涌现,既是演出市场成熟化、细分化的结果,也丰富了低线城市旅游的产品供给,拉动当地住宿、餐饮等消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11.90万场,较去年同期增长72.71%;票房收入10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6.87%;观演人数3886.9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77.88%。持续升温的“音乐+旅游”形态,随着市场下沉,拓宽了消费市场,拉动新的消费,实现文旅与小城市“双向奔赴”。
文旅“下沉”,电影市场“热辣滚烫”。根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4年五一档全国电影票房突破15亿元,电影场次达到240.5万场,创下了中国影史五一档总场次数的新纪录。据灯塔专业版数据,从购票画像上看,今年“五一”档更加下沉,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接近四成。其实早在今年春节档,三四线城市票房份额就占比颇高。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国内影院及银幕资源进一步“下沉”,覆盖到了更多三四线城市,放映设备也更新换代,大大提升人们的观影感受,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家门口休闲”的需求。随着基础设施、商业配套日渐完善,居民观影习惯的养成,中小城市观影消费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
其实,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年轻人“反向创业”兴起,新业态新模式带来广阔空间。“村晚”“村超”等乡土文体活动火热,“美丽乡村”“智慧乡村”发展,村风村貌焕然一新。低线城市有特色、有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文旅“下沉”将反向推动低线城市发挥自身资源禀赋,拓展出更广阔的发展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