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工业报 ■ 中国工业报记者 徐如玉
面对渠道变化、产品同质化高、价格竞争加剧等因素,许多食品企业加快了多渠道布局及市场下沉的速度。 “新”和 “绿”不再停留在食品原材料关口,而是贯穿了整个食品产业的全链条。
技术赋能不仅带来了生产端的提质增效,还带动行业整体供应链水平的升级。
科技赋能消费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膳食纤维分会会长、全国生态食材评定中心副主任、膳立方生物科技 (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延平表示:“追求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着力点。比如说创新,这是每个企业都在经常思考的事情,其中包含差异化、成本领先以及提高效率等。”
中国投资协会实体经济发展投资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心海农业集团副总裁、土地世家总裁、煮蹄世家联合创始人陈博学表示:“每一次技术变革的背后,都蕴含着思想的革新。若无法敏锐洞察新质生产力对我们产生的深远影响,将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
陈博学认为:“未来品质将成为行业竞争的核心。产品不仅需要优质,还需价格合理。通过对智能工具的应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为市场提供了大量优质的产品,从而改变了高价低质的现象。在生产前端,煮蹄世家进行了精准的用户分层和标签化,并以此为基础向不同用户推送个性化的服务。同时,针对不同门店建立了精细化仓储管理, 确保每个门店的产品品类和数量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实现了 “千人、千店、千面”的运营策略 。
在门店运营管理端,煮蹄世家引入了摄像头和数字化管理工具,对门店进行实时监控和云端管理。此外,其还优化了仓储到分拣系统,通过预排线路和分拣单,确保配送的精准性和效率。这些改进使分拣错误率大幅降低,工人分拣效率提升了50%至60%,从原先的3小时缩短至40至60min。
在后端生产端,煮蹄世家根据订单情况预排生产计划和采购原材料,实现了精准排产和加工。通过与门店销量预期的对比,煮蹄世家的排产准确率达到了 99.9%以上,容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三至万分之五 。
上海金枫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金枫酒业”)金枫酒业生产中心设备总监赵杰对此表示认同。他表示,作为产业链中部的生产制作企业,2023年年底,公司凭借 “深度全酵无糖技术”正式发布了行业首款无糖黄酒,不仅打破了黄酒的固有痛点,为饮料赛道赋予了新活力,还从 “科技赋能健康”的角度为黄酒企业打破瓶颈、助力产业复兴提供了新思路。
科技创新带动的降本增效还体现在农业领域。山东省劳模、山东省人大代表、山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青岛地平线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波始终致力于走科技兴农道路。她牵头成立了专家工作站,每年投入研发经费25万元,引进、改良、推广了黄瓜吊放器、水肥一体等新技术21项,每年可节省人工费180万元。
数智赋能 “绿色”
在食品产业链中,“绿”指更健康、更环保。食材的健康安全,是餐饮品牌的重中之重。为了从源头控制食品安全健康,确保与产、供、销端无缝对接,五香居先后启动了新疆和田基地、宁夏中卫基地、浙江舟山基地,并自建了生态鹅养殖基地。随着科技发展,卤味行业也在朝着数智化方向变革,五香居的生产模式、经营模式在自动化生产线、大数据和 AI智能软件的助力下,不断提质增效,在打造健康食品上下功夫。
王延平表示:“在饮品产业,很长一段时间是碳酸饮料的天下,近年来由于消费者对健康需求的提升,配料表中的些许创新在改变饮品味道的同时也可提升产品对人体健康的益处,比如,元气森林在配料表做了一些 ‘减法’,从而强化了大家 ‘零糖零脂零卡’的健康理念,同时开创了气泡水品类,并带动产业迅速突破千亿规模。”
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北京六必居”)技术研发总监叶素萍表示:“新质生产力在食品行业中可从效率、成本及对环境友好三个方面发力。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怀柔食品厂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经正式完工并于今年3月投入生产,目前该项目发电量的70%可完全覆盖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怀柔酿造厂的工作、生产用电,发电量剩余的30%可售予国家电网。该项目的投产不只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更是通过对清洁能源的应用减轻了环境的负担。”
同时,早在1986年,北京六必居便从国外引进了成套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今年北京六必居已开始规划再次提升工厂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应用数字化手段来提高全生产链的精准管理水平,增加智能制造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品质,以实现发酵调味品标准化生产。除了生产流程以外,北京六必居还从产品本身出发提升其品质,比如自2023年开始,北京六必居便开始推进龙门米醋人工种醅创建与自动化发酵设备和工艺开发项目,意在通过研究改进醋发酵过程中有益微生物菌种和调控发酵过程产生的生物活性功能成分,提高龙门米醋的营养价值。
紧抓 “新”和 “绿”,食品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正在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