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汉雨棣
5月28日,第九届蚂蚁技术日首次对外开放,蚂蚁在开放日上对外展示了多个AI创新应用产品。
蚂蚁集团CTO何征宇介绍了蚂蚁百灵大模型提供的AI原生多模态服务,包括生活管家、就医助理、金融助手等规模化应用。他总结,AI规模化落地的挑战在于可靠性、经济性、易用性。同时他认为“AI不为替代人而生,是为每一个人而生。”
何征宇认为,现在AI本质上还是数据驱动,当前的AI大模型正是过去几十年来积累的数据和知识所涌现的结果,现在数据的孤岛化还很严重。谈及当前国内AI大模型的技术发展,何征宇认为,国内AI行业沿Transformer+Nvdia这条路线很难实现弯道超车,需要找到新的方向。
2015年5月27日,因光纤被挖断,部分支付宝用户两个小时无法登录账户,这次事件也成为蚂蚁历史上一次重大技术事故,此后,这一天被定为蚂蚁技术日。九年后的今天,何征宇对于现在仍存在的宕机与“平台崩了”的事件表示,目前对技术稳定性进行高要求的前提是,搞清楚我们对AI的技术的要求是什么?在这个明确需求后有足够的敬畏和投入,才会有足够的产出。
何征宇同时分析了AI对程序员这一职业的冲击与影响。他表示Code Fuse等AI编程是程序员的副驾驶,「不需要程序员了」的说法是人为制造的焦虑。
以下为何征宇与媒体对话部分实录,经编辑整理:
媒体:您提到蚂蚁内部现在全面推行AI编程,每周有超过一半的程序员在使用Code Fuse。这是否意味着软件开发模式相较于以前发生了变化?包括技术团队的架构、分工以及流程会有怎样的变化?
何征宇:AI编程的推行,我认为它更像是一个Co-pilot(副驾驶),帮助我们提高效率,就像旁边有一个视频教程或说明书一样。高级程序员可能需要AI来帮助他们处理一些简单重复的代码,而一般程序员可能需要AI提供一些经典的写法建议或编码规范的提醒。对于那些不想写代码的产品经理,他们可能需要一个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所以,我认为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有了Code Fuse就不需要程序员了,这是人为创造的一种焦虑。
媒体:程序员的角色和市场需求会因此发生变化吗?未来程序员会不会和产品经理合并,形成一种新的角色?
何征宇:随着AI编程的加入,软件开发的生产范式确实会有所变化。比如,蚂蚁中间件的负责人就曾提出,如果AI都能写代码了,他最重要的工作可能就是让AI理解他的中间件。(受访者注,中间件是写程序时最基础的那层东西,蚂蚁是中间件叫Sofa)。中间件原本是为人类程序员设计的,但现在它工作的重点可能会转变为支持AI编程,甚至是成为代码的导师,教会AI如何使用中间件。
我们的工作确实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本质上,是在AI这一新的生产力加入后,我们如何重新编排我们的代码流程。程序员的角色可能会有所转变,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消失,而是需要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和需求。
媒体:现在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提大模型,大模型也用到各个领域。大模型背后也是大数据或者云计算或者数据各方面应用。从你看来,大模型会不会成为下一次宕机的威胁所在,大模型这个技术会不会对所有平台造成新的一个技术的挑战?
何征宇:AI是不是一个足够大的风险?我倾向于更积极的去理解它。互联网有没有风险?但我们都需要互联网。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技术关键在于说你怎么使用它,你把它用在哪儿,或者说你对它有没有足够的敬畏,知道它的能力边界,不会去放大它,不会去夸张地吹嘘。
我认为AI这波浪潮也是一样的,我一直认为它是一个大号的复读机,全世界的知识它能够复读出来。那我们用在哪儿?这是最关键的。你把它用在关键核心的地方,有可能你就要承受这种关键核心地方崩塌所带来的风险。
媒体:蚂蚁技术开放日是2015年5月的一次宕机引发的,到今天差不多10年了。但是这10年以来技术不断发展,宕机、某某平台崩了......还是会在热搜上出现。你刚刚提到敬畏技术,那这10年里到底是技术不够还是敬畏不够?
何征宇:我认为这是大家对技术稳定性的期待越来越高了。试想一下十年前或者更早一段时间,大家有没有印象,其实很多网站是有宕机维护时间的。但是在中国,在阿里云是没有的。
我们今天的技术在越来越深入的进入到国计民生各个行业,以支付宝为例,十年前的支付宝和现在的支付宝完全不一样,今天的支付宝你可以说我们要宕机1秒钟,有可能上海的地铁的闸机就过不去了,十年前支付宝宕机两小时上热搜,今天支付宝宕机2小时就不是上热搜的事情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技术一定会往上走的。大家很多时候讲AI怎么怎么样了,核心是说我们到底对AI的技术的要求是什么?在这个明确这个需求后我们有足够的敬畏,有足够的投入,它一定会有足够的产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