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陆丹丹
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我国探月工程进入新阶段的背后,离不开深空探测实验室的贡献。
深空探测是指对月球及其以远的天体和宇宙空间开展的科学探测活动。为更好地开展深空探测以及航天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2022年2月,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共建成立深空探测实验室。实验室总部设在合肥,分部设在北京,是深空探测领域科学、技术、工程融合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
成立两年多来,深空探测实验室支撑实施了多项国家深空探测重大科技任务,在航天科技策源和前沿创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正在稳步推进实施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以及天问二号、天问三号、天问四号等工程任务,未来还将参与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小行星防御等重大工程,我国深空探测事业进入继往开来、快速发展的历史黄金期。
人才是深空探测实验室发展的基石。经过先行先试,深空探测实验室探索出了一条“国家行业主管部门主导、地方政府全力支持、高水平大学全面参与”的新型研发机构机制创新发展之路,构建以空天信息产业为导向的研究机制,牵引深空科学、深空技术、深空资源等深空专业发展方向,培育形成深空互联网、深空智能、商业可重复使用火箭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深空探测产业链、创新链的牵引,为人才聚集构建了绿色新生态。
实验室主任吴伟仁院士表示,着眼我国深空探测事业长远发展,深空探测实验室要更加注重原创性、前瞻性科技创新,将探索建设行星资源开发环境模拟大科学装置,成为国际行星环境模拟的研究试验基地;积极论证建设深空科学城,为深空科学研究、技术试验验证、国际合作交流和全民科学普及提供重要平台。这些工作都将为人才成长提供广阔的舞台和空间。
打造人才雁阵新高地,深空探测实验室以人才“培育”为重点,将服务国家战略和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嵌入人才“引育用留”全过程。搭建了“产学研”育才平台,推进深空科学城与深空探测学院建设,实验室目前已与10余家高校、科研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在科技、教育、人才方面建立起深度合作。邀请青年才俊共赴星辰大海,据介绍,2024年深空探测实验室春季招聘启动,本次招聘以“聚深空英才 拓星辰未来”为主题,涉及合肥、北京两地,共计招聘约60人。相关信息可上深空探测实验室官网查询。
“大航天时代对航天科技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期待与更多航天科技人才一起,共同迎接挑战,谱写我国深空探测事业发展新篇章,为保护地球家园、拓展人类生存空间、赓续人类文明,贡献中国力量。”实验室主任吴伟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