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邢台日报
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优势
我市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迈向新高地
本报记者高敏通讯员王皇
在晶澳(邢台)太阳能有限公司实验室里,一项项围绕提高光电转换率、延长太阳能光伏组件使用寿命的研发项目快速推进。在市高新区,总投资约16亿元的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破土动工。在浩宁电子等电子信息企业,市电子信息及数字产业专班开展调研,精准纾难解困……
近年来,我市围绕工业立市,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线,以数字化赋能为抓手,做大做强光伏太阳能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新型储能、新型显示、现代通信、第三代半导体、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延伸产业链条,引育壮大优势企业,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迈向新高地。1-4月份,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110.77亿元,位列全省第3名。
持续创新,向关键核心技术发力
“我们新研发的太阳能光伏组件,中间加装了反射膜,可以有效提高光电转换率。”晶澳(邢台)太阳能公司相关负责人王朋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一直以来,他们围绕行业前沿技术,持续加大研发力度,着力建设国内领先的光伏研发制造基地。
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创新能力不仅是产业竞争力的来源,更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我市以关键性技术创新突破为抓手,聚焦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持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努力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及共性技术难题,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先进基础工艺。
“我们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率先在国内突破了压电材料领域、大尺寸PMNT单晶的产业化量产难题。”河北奥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吉说,这款单晶晶柱成品率超过90%,达到了量产能力,为高端医疗换能器100%国产化提供了可能。
除奥索电子公司外,我市电子信息企业纷纷加强研发,河北天达晶阳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清河县,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支持下,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合作,使碳化硅晶片良品率达到94%,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河北瑞芯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于内丘县,掌握OLED发光材料生产合成的关键技术,产品寿命比同行业产品提升15%左右,纯度达到99.99%,能耗降低20%,成本减少15%。
去年,我市入统电子信息企业82家,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此外,还拥有省人机环境热控制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精密数控刀具技术创新中心等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7家。
强链补链,加快完善产业链体系
太阳能晶硅的晶体生长、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在宁晋县,一条围绕光伏展开的产业链不断完善。“目前,我们县拥有光伏相关生产及配套企业2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9家,县内从业人员5000余人,辐射全县6个乡镇。”宁晋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副局长张世峰说,他们正在建设国家级光伏设备基地,持续完善产业链条。
完善产业链体系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着力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链全景图,梳理上下游优势企业,精准定位产业弱项,分类施策,实施电子信息产业链贯通工程,并围绕芯片和元器件、关键设备、工业软件等重点环节,实施产业化和技术改造项目,提升产业链“强点”、补上产业链“断点”,推动产业链体系化、供应链多元化,打造富有韧性的产业链体系。
在市高新区,总投资约16亿元的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还在紧锣密鼓施工中,包括深圳华壹佳康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16家企业就已签订入驻意向书,还有近30家上下游企业正在洽谈中。
近年来,市招商部门加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达省份、国家和地方重点行业协(学)会,以及国内外龙头企业合作,围绕延链补链强链,集中在软件、半导体等重点领域引进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同时,组织企业积极参加第六届全球半导体产业与电子技术(重庆)博览会、白石山第三代半导体峰会等会展活动,进行产业链产需精准对接,提升配套水平。
优化服务,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天拿到营业执照,政府扶持资金如期到位。”思科威能源科技(河北)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表示,得益于市高新区高效、贴心的服务,他们公司首条锂电池模组智能化生产线快速实现量产,接下来,将继续建设生产线,努力建设集研发、生产和服务为一体的锂电池模组生产基地。
聚焦服务效能提升,我市成立电子信息及数字产业专班,建立健全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协同推进机制,及时研究上级支持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有关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支持,协调解决产业发展重大问题。同时,强化人才要素保障,全力落实人才“引、培、用、留”各个环节的政策,加快培养实用型电子信息专业技术人才,逐步构建产业高端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行业管理人才等多层次人才保障体系。
此外,我市健全项目对接、部门沟通、绿色通道等工作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适用于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发展的监管措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电子信息企业和园区加强与科研院所及服务机构合作,加快建设行业质量可靠性试验验证、标准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助推电子信息产业迈向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