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谢卫群 王力桐
从7月10日举行的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024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人民银行切实提升上海市的支付便利性水平,着力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目前,上海市整体支付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银行卡受理设施拓面增量,现金兜底作用日趋明显,移动支付产品接受度显著提高,机场综合服务中心在全国率先建成。
从老年人支付服务来看,上海90%以上的银行网点都完成了适老化改造,其中超6000台自助机具支持存折打印;创建了656家“敬老服务网点”,其中19家为“敬老特色网点”。各主要支付服务主体都完成了手机银行和移动支付APP的大字版应用、升级转账风控措施功能改造。推动良友便利、光明便利等主要便利店,以及浦发银行、光大银行等银行本地网点支持现金和银行卡缴纳公用事业费,方便老年人就近办理。
从外籍来沪人员支付服务来看,2024年上半年,上海市各类支付服务主体共为外籍来沪人员提供支付服务超2200万笔、交易金额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7倍和1.2倍。
外卡受理方面,截至6月30日,实现5万家商户、超7万台终端支持受理外卡支付。现金服务方面,截至6月30日,共有9000多台现金自助机具可受理外卡支取人民币现金,重点区域740台现金自助机具可同时受理外卡支取100元和10元面额人民币现金,222家外币代兑点、20家外币兑换特许网点、88台外币自助兑换机和3028家银行网点的现金柜台均可受理外币兑换人民币现金。移动支付方面,2024年上半年,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国际“外卡内绑”、“外包内用”等移动支付业务在沪共计发生交易近1950万笔、金额23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1.3倍和8.8倍。综合涉外服务集成建设方面,6月29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试运营,可7×24小时为外籍来沪人员提供支付、电信、文旅、交通等综合服务,满足其来沪旅游、生活、工作所需。
为了提升上海的支付便利性,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与上海各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上海市政府对全市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明确六大方面15项工作目标,建立了全市20个部门(单位)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合力推动各项工作措施落地见效。结合老年人和外籍来沪人员等群体生活消费习惯,确定了“食、住、行、游、购、娱、医、学”8大场景和12大商圈,全场景、全链条推进提升全市支付便利性工作。聚焦重点场景,提高外卡受理能力。会同市商务委、市文旅局、市交通委、市卫建委等行业主管部门确定17个细分场景和12大商圈的重点商户清单,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外卡受理机具补贴政策,收单机构和商户同向发力,逐一完成重点商户外卡受理机具布放和收银员培训等工作,全面提升全市外卡受理覆盖率,增强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