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专访王锐:艺术设计教育助力青年发展
来源:     阅读:621
网站管理员
发布于 2024-10-09 15:00
查看主页

记者:王锐老师,你好!首先祝贺您在中华文化与青年领导力论坛荣获“风华青年奖”!请分享一下在做艺术教育的这些年取得的一些成就和荣誉。

王锐:感谢中华文化与领导力大会组委会评审团的各位老师,以艺术和设计为媒,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年轻一代的社会使命!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专业,是广州新造艺术研学的联合创始人,同时是"育艺深远"系列公开课发起人、"美院那点事儿"访谈与内容策划、深圳几融设计设计顾问、广州度岸画室设计类教学负责人,这五年帮助千余名学子通过艺术升学圆梦美院和重点大学。在这些年做教育的经历和过程里面,我接触的学生从启蒙阶段,四五岁的时候,一直到本科阶段,20 岁左右的青少年都有。我的体会是,面临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成长经历会不一样,那么肯定会顺应他们的认知和他们的习惯来去做相应的教学。比如高三即将进入到艺考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目标可能会比较的专注,就是在有一定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上去提升自己精准应试的能力。我认为全国性的艺术普及教育是一件大事。我的核心教育观念呢,是把教育艺术教育这件事情做到尽善尽美!

记者:听下来感觉你是很有教育情怀的老师,那么能不能分享一下你的教育理念?

王锐:我和我的团队成员一块做过很多艺术和设计基础教育的项目,形式非常多样。包括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授课,包括讲座,包括公开课,包括一些在地教育,包括乡村教育,包括一些参观游览性的教育,包括艺术跨界其他领域的研学。我按照设计师的逻辑来去想,那么我把它分成人和关系两个比较泛泛的维度。从人的维度来说,其实教育工作者有教育情怀的前提下需要去寻找方式方法。其实我觉得好的教育它一定是形式非常多样的,不是干巴巴地去念 PPT、讲课本,它是有高度互动性,师生都有参与的。我们看到一些艺术家在做展览的项目上,他其实也是在做一种普及性教育。比如我想让学生画苹果,那么先要演示如何观察,摸一下苹果的表皮,解剖一下苹果,观察剖面,舔一下尝尝味道,去市场上看苹果的品种。那么学生在体验过后会对苹果这一事物有感觉,有更多维的认知,那么画起来就容易表达。所以,人的重要价值是在于链接资源和扩散影响力。任何时候把自己的教育情怀付诸行动,这个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具有教育精神的人。

那么"关系"是来源于各行各业给予教育的一些隐性的支持,比如我们做一次展览,或者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空间设计,比如一个展厅,或者多媒体的教室,或者音乐厅或者体育馆,农贸市场百货商店,它们都有涵盖一定的教育功能,那么设计师在设计的初始阶段。能够充分地考虑到它起到的教育意义,并且这个场域的管理者、运营者也能够很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放大自己的产品也好,空间也好,声音也好,大屏幕也好,公共活动也好,都是在为公共教育赋能!

记者: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或者人?

王锐:好的,那下面我分享一点实际性的落地的教育项目。我的工作场景在画室会比较多。学生们在画室里面画画,会产生自然而然的对比。我们有尝试过绘画的朋友们应该知道,绘画的东西因人而异,有的时候会有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这种时候在技术上面的进步是最快的。那有的时候会遇到瓶颈期,需要高人点拨一下或者进行大量练习。一些学生在瓶颈期怎么也画不到自己想要的样子,会焦急或者失落,尤其看到别人画技有提高自己却止步不前的时候,当面对这一部分学生的时候,我有一些好方法,比如让他们出去走一走,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带他们去画室的展厅里面去看展览,看一些高手的作品,体会代入性地体会作者的作画心境,包括给予一些鼓励,有的时候会非常的夸张,我会说:"哇,你画的这幅画真不错,质感处理得很棒!"。现在都讲情绪价值,那么我觉得情绪价值拉满之后,可能学生们会更加有信心去把画画这件事情做得更好。

记者:你认为未来的艺术和设计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王锐:我们培养艺术与设计类的人才,底层逻辑呢,是跟着国家的政策走,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未来型人才。我觉得未来的人才核心能力是有以下的几点:跨学科学习、社会责任感、创新力、系统性思维、思辨力、市场与实践经验、历史观、人类命运和群体关系视野。

记者:谢谢王锐的分享,那么最后能聊一聊对于未来青年发展的愿景吗?

王锐:感谢您,艺术的认知依然是我觉得是人重要精神支柱中间的一环。可以让人的精神世界更加的丰富,更加的坚固!从个人角度出发,我对自己的身份认定先是一名教师,再是创业者、设计师、画家、管理者、短视频策划等。在复合型的工作与挑战中,我善于站在不同的视角思考与解决学生在不同阶段遇到的认知与技术问题。我想用我经常讲给学生的一句话来表达我对自我发展的未来期待:面向世界的多样性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用简单的事物击穿复杂的问题!我对于艺术基础教育的愿景是能够在社会层面上,公众对艺术的认知普遍性提高,为国家未来的跨界型人才做人才储备!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免责声明:本文为用户发表,不代表网站立场,仅供参考,不构成引导等用途。 新闻
董明珠回应格力造车进展:不做家用车 我们重卡、公交太多了
全球知名汽车网红shmee150买了台比亚迪海豹:3.8秒加速非常快
华为云高管呼吁构建负责任、可信赖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苹果推出最薄产品—2024款ipadpro
数智时代如何培养财经传播人才?专家:强化产学研协同发力

首页

分类

定制方案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