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
近日,第六届全球智能驾驶大会在苏州举行。本届大会以“智能世界驾驭未来”为主题,集聚行业龙头企业与高端资源,共促“车路云一体化”交流合作。瞄准“智驾之城”目标,苏州加快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建设,抢抓先机、率先起势、开放合作,全方位筑牢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竞争优势,努力为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贡献苏州方案。
未来已来,智能驾驶成为新赛道。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L2级新乘用车渗透率达到47.3%;2024年1-5月突破50%。此外,我国市场智能座舱的渗透率自2022年稳步提升,2023年达到 66%,预计在 2025 年达到80%。武汉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运营服务区。北京、武汉投入100+亿做智能网联建设;20+城市快速投入试点;上海新发布4张牌照……都在为智能驾驶按下“加速键”。智能驾驶作为AI能够快速落地的超级应用,上下游产业链长、应用场景多,带动起又一个万亿级赛道,同时,全自动驾驶催生共享无人出租平台,带来汽车商业运营模式革新,推动共享经济发展,并能大幅节能减碳、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
满弓劲发,苏州因地制宜底气足。正式实施《苏州市智能车联网发展促进条例》,投入使用全国首条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建设启用国内首个跨市区两级的云控平台……棋快一招才能制胜未来。近年来,苏州先后获批首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首批国家5G车联网城市级验证与应用项目、交通部首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江苏省首批车联网先导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前,苏州已集聚近600家产业链相关企业。根据《推进智能车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苏州力争到2026年,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集聚相关企业超1000家,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全国竞争力、全省引领力的智能车联网产业集群。
众行致远,携手从先行迈向先成。合力共建“科创高地”,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大院大所”产学研合作,引入中国汽研华东总部基地、清华大学汽研院等科研机构,发布创新产品100余项。推进区域“无界融合”,加快实现长三角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区域内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牌照互认互通,加强与“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及周边城市合作交流,推动车联网基础设施、数据、标准互联互通、互认共享。精准滴灌“金融活水”,成立50亿元规模的智能车联网产业专项基金,鼓励设立面向智能车联网领域的天使基金、投资基金、产业基金,聚焦种子期、初创期项目,加大国有资本直接投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