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深聊扎克伯格:Vision Pro不是元宇宙的未来
来源:元经纪     阅读:1165
网站管理员
发布于 2023-06-21 11:31
查看主页

最近 Meta CEO 马克·扎克伯格接受了著名播客主理人 Lex Fridman 的采访,在采访中,他分享了自己关于 AI、元宇宙、社交网络、组织和个人成长相关的一些思考,可谓是干货满满。

这些领域,刚好是每个创业者最关心的话题。我自己看第一遍时,有一些地方不理解,又对着 ChatGPT 问了好几个延展性问题,最终才全部理解他的思考和观点。

由于原采访视频有 2 个多小时,在这里我把我认为最精华的部分,用 Q&A 的方式分类整理出来,并增加了一些帮助理解的上下文,希望也对你有所启发。

01. AI:Meta 的战略、产品布局、开源、AGI

Q1:Meta 的 AI 战略是什么样的?

Q2:Meta 为什么选择开源这条路?

近期 Meta 开源了一系列产品,最有名的是大模型 LLaMA(Large Language Model Meta AI),并且触发了斯坦福、伯克利、卡内基梅隆等著名高校基于这个模型的一系列创新爆发。

在 OpenAI 和微软如日中天的时候,为什么 Meta 选择开源这一条路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推动创新:开源模型可以帮助推动 AI 领域的创新。通过共享模型,其他研究人员和开发人员可以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工作,从而推动新的发现和应用。这也是扎克伯格明确提到的点。
  2. 透明度和信任:开源模型可以提高透明度,让公众和监管机构了解这些模型是如何工作的,从而建立信任。如果你之前看到过 Meta 一些涉及隐私的新闻,对于这点就不会觉得意外。
  3. 社区和合作:开源模型可以帮助建立一个活跃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社区,这些人可以提供反馈,帮助改进模型,并开发新的应用。
  4. 标准设定和生态构建:通过开源其模型,Meta 可能希望在 AI 领域设定或影响标准,特别是在 OpenAI 已经领跑的情况下。如果基于 LLaMA 等模型有更多的主流应用产生,则非常有助于 Meta 在当下的 AI 大战中分一杯羹。

不过,开源模型也有其挑战,比如可能会被用于不良目的,或者可能会引发新的隐私和安全问题。但整体对当下的 Meta 而言,肯定是利大于弊了。扎克伯格也表示,随着 AI 能力的进化,如果更接近 AGI,对开源的态度也可能发生变化。

Q3:Meta 在 AI 领域计划推出什么样的产品?

整体分为 3 大类:个人 AI 助理、商务 AI 助理、集成社交产品的媒体生成工具

  1. 个人 AI 助理

前面有分析,这个也契合 Meta 旗下多个产品的现状,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社交需求。扎克伯格举例,比如 AI 助理可以帮助创作者与粉丝互动,共同构建良好氛围的社区。

  1. 商务 AI 助理

这个我理解是一个 toB 视角的 AI 助理,可以为特定品牌或企业进行定制,以企业特有的风格与用户进行沟通。

比如一个零售品牌的 AI 助手可以帮助用户找到他们可能感兴趣的产品,回答关于产品的问题,或者提供购物建议。

扎克伯格提到,这种 AI 助手的好处是,可以避免推荐竞争对手的产品,增强用户的品牌认知和忠诚度,以及提高销售和客户满意度。可能不久我们就会看到 Meta 针对广告主推出这类 AI 助理服务。

  1. 图像和媒体生成工具

AIGC 和 Instagram、Facebook、WhatsApp 最直接的结合点就是生成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内容了。

近期 Meta 推出的 Make-A-Video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输入文字,它可以直接生成视频,它甚至支持从图像、已有的视频二次生成视频。

Q4:通用人工智能(AGI)什么时候到来?

针对 AGI,扎克伯格抛出了 2 个极端的可能性,一是在很快的时间内,AI 就获得突破,达到了 AGI 的水平;二是在这一波浪潮后,下一个重大进展仍然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他自己则更倾向于后者,不过他也表示,目前还没有人能准确判断这一时刻什么时候到来。

对于 AGI,他强调其实目前人类社会中,已经有一些组织和结构,表现出比人类更强的智力,比如公司、股票市场,典型特点是「集体智慧超过了个人智慧」。他认为后续 AI 的发展也应该从这些体系中学习。

Q5:AI 后续发展,最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什么?

近期 OpenAI CEO 主动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建议政府更快参与 AI 相关的法规制定,背后是对 AI 可能造成的危害的担忧。扎克伯格表示,关键要在智能性(intelligence)自主性(autonomy)上对 AI 区别看待。

智能性,通常指的是系统的能力,包括学习、理解、适应和应对新的、未知的和复杂的情况。比如一个智能的 AI 系统可能能够理解并回答复杂的问题,具体的例子就是大家熟知的 ChatGPT。

自主性,则是系统的能力,指的是 AI 能够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独立地执行任务或做出决策。比如一个自主的 AI 能够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驾驶汽车,或者在遇到未知的情况时独立做出决策。

扎克伯格强调,应该在自主性上,对 AI 加强治理和监控。

02. 元宇宙:Vision Pro 和 Quest 3

Q1:怎么看待元宇宙的后续发展?

采访中,扎克伯格直接谈及元宇宙的并不多,但我们可以从他对一些问题的回答得出一些初步的判断。

一是关于远程工作和协同,他认为这种工作方式还将长期存在,而元宇宙的技术能很好地提升大家共同协作的参与感。接近面对面体验的协作、非正式互动的体验,非常有助于推动复杂问题的解决。

二是关于苹果发布的 Vision Pro,他认为苹果进入混合现实领域,其实是对这个市场的认同,并将增加市场的整体需求。

Q2:怎么看待苹果的 Vision Pro

之前网络上,有报道指出,扎克伯格认为 Vision Pro 的技术,Meta 其实都探索过,并且用户都坐在沙发上,价格也很贵,不是他认为的元宇宙的未来。

在这个采访中,他具体提到了几个点:

  1. 价格:3499 美元的 Vision Pro 很少人能负担得起,相比之前 Quest 3 才 499 美元,更容易被大众用户接受。
  2. 定位:苹果的定位更为高端,而 Meta 则更加普适。
  3. 场景:Vision Pro 没怎么强调游戏,而 Meta 的 Quest 则认为游戏是混合现实应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景。Quest 3 另外还会针对社交和娱乐场景进行专门的设计。

Q3:和 Vision Pro 相比,Quest 3 有什么吸引用户的地方?

综上,我自己觉得就是价格和游戏体验了。下面是一个网上找到的对两者进行对比的表格,你也可以看看有没有更感兴趣的地方。

03. 新社交产品?顺便聊聊 Twitter 和马斯克

Q1:怎么看待马斯克收购 Twitter 和近期的裁员动作?

扎克伯格认为,基于文本的信息沟通工具(text-based information utility)对社会非常重要,并且 Twitter 在这一点上尚未充分发挥潜力,还有很大的空间,至少能做到 10 亿的用户规模。他猜这也是马斯克收购 Twitter 的原因之一。

对于马斯克近期在 Twitter 的一些动作,比如精简人员、减少管理层次、更工程化,他表示非常认同,认为这对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且让其他创始人和公司以类似的方式思考如何重塑他们的组织。

Q2:Meta 也在做类似 Twitter 的社交产品?

扎克伯格表示,Meta 内部也在尝试下一代 Twitter 方向的社交产品。大致的方向是融合「去中心化的 Twitter」(类似 Mastodon 和 Blue Sky)和自身的 Instagram,为创作者和公众人物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分享及时的更新和信息。

据网络报道,这个可能是一个项目代号为 P92 的应用,它将基于 ActivityPub 这一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协议构建。扎克伯格强调,这一产品的评论是独特的、一流的,它允许对话在不同的方向上过滤和分叉。但目前这个产品还没有更多细节流出,也暂无地方体验。

04. 组织与个人成长:集体智慧、人才观、巴西柔术、墨菲挑战

Q1:经营 Meta 压力最大的是什么?怎么应对?

对于局外人来说,可能会觉得近期 Meta 发展不如之前顺风顺水,扎克伯格的压力肯定特别大,尤其是公司旗下的各个产品如何进一步突破与创新。

在访谈中,扎克伯格则提到,让他压力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人,也就是如何持续打造一个有凝聚力的核心团队。

他回顾在管理 Meta 近 20 年的时间里,公司的重大战略决策、重大的产品发布并不会让他晚上睡不着觉,因为他意识到,只要打造出一个合作非常紧密的核心团队,几乎可以完成世界上任何超高难度的事情。

也正是这样,在他的核心成员出现冲突、关系开始紧张时,反而是他压力最大的时候。因此,他会花大量的时间,和核心成员公开讨论各种话题,培养彼此的直觉,促进彼此的信任和协作。

Q2:招人标准是什么样的?

在采访中,扎克伯格分享了一个「平行宇宙」视角的招人方法。

他提到,在招聘时,他会判断,如果在平行宇宙里,我是否愿意让这个人成为我的老板?如果会,那么我才会决定雇佣他/她。

Q3:为什么练习巴西柔术和参加墨菲挑战?

近期网络有报道,扎克伯格在某次巴西柔术的比赛中,被对手锁喉(Chokes),甚至短时间失去意识。当然 Meta 很快就对外澄清了这一不实报道。不过在采访中,Lex 进一步询问了扎克伯格练习巴西柔术和各类运动的原因。

他分享到,柔术训练对专注力要求非常高,也要求很快地制定策略,并且身体做成迅速灵活的反应。这成为他分担压力,调整身体和心理负担重要的一个手段。

他认为,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不断地在各个领域从初学者学起,坦然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尴尬。他管理 Meta 这样的组织,即时的反馈和调整是比较慢的,而柔术这样的运动,在释放压力的同时,还能提供即时反馈,帮助进行快速的学习和改进。

他还积极参与各类极限运动挑战,比如墨菲挑战 —— 跑步 1 英里(约 1.609 公里),然后是 100 次引体向上、200 次俯卧撑、300 次深蹲,之后再跑 1 英里,全程穿着 20 磅(约 18 斤)的负重背心 —— 最好的成绩不到 40 分钟。

在扎克伯格的理念里,他认为人类的成长,包括身体和精神两方面。他认为身体活动很重要,工作同时要注重平衡,以不同的方式挑战自己,学习新技能,并通过体育活动让自己保持一个清醒的状态。这一点相比之前分享的马斯克等大佬还是挺不一样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用户发表,不代表网站立场,仅供参考,不构成引导等用途。 新闻
realme真我骁龙8gen4新机配置曝光
广场舞音量“超标”怎么办?这个社区用上降噪“神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求是》杂志撰文:坚决扛牢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
民生银行:聚力数字金融 赋能高质量发展
直击甜啦啦7月饮品推荐会 品质服务与加盟商共成长

首页

分类

定制方案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