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孝聪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近年来,电气自动化技术快速发展,其在照明工程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对照明系统的智能感知、分析和控制,提高照明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节能性能,为照明工程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照明工程中的应用
智能照明系统是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照明工程的典型代表。它通过感知照明环境参数、分析控制策略,实现对照明系统的智能调控,提高照明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智能照明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利用光感应、人体感应等传感器实时监测照明环境参数,如光照强度、人员活动等。根据实时监测数据,自动调节照明设备的输出功率,以满足照明需求并达到节能目标。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将各个照明设备连入网络,实现集中监控和远程控制。通过手机App或中央控制系统,对整个照明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照明工程中的优化应用
智能照明系统可以通过环境感知技术实时监测光照强度、人员活动等参数,并根据这些数据动态调节照明输出功率,以满足实际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体来说,这种基于环境感知的智能调光技术包括利用光感应器检测室内自然光照度、自动调节电灯照明输出、补偿自然光照度的变化、实现照明环境的最佳照度维持,从而起到节约用电的作用。
此外,通过人体红外感应器监测室内人员活动情况自动控制照明功率,在无人区域降低照明功率,人员进入时自动恢复正常照明水平;融合多种环境感知设备,如光感应器、红外感应器等,实现对光照、人员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感知和分析;根据环境变化实时优化照明输出,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能耗。这种基于环境感知的智能调光技术,能够动态优化照明系统的运行状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体现了电气自动化在照明工程中的优化应用。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照明工程中的节能效果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照明系统的节能优化带来了显著效果。通过前述各种自动化技术手段,照明系统实现了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的管理,在满足照明需求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能源消耗。基于环境感知的智能调光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照明系统的用电量。通过实时监测环境光照、人员活动等参数,并动态调节照明输出功率,可以避免照明过剩,节约用电。以一座典型的办公建筑为例,采用智能调光技术平均可节省30%的照明用电。照明系统的集中监控和远程管理功能也为节能优化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对整个照明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能耗分析,可以快速发现高耗能设备或区域,采取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同时,远程调整照明参数的能力,也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响应用电高峰,实施错峰用电等措施,进一步降低能耗。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照明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为建筑物照明系统带来了显著的节能效果,在实现照明需求的同时大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对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