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202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到1745亿件、快递业务收入1.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13%。邮政快递“物畅其流”,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每一个“小包裹”不仅承载着商品,更蕴藏着经济发展的新活力。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到物流行业的革新,小包裹成为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推动经济循环的重要纽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移动支付的便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线购物。消费模式的转变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也为商家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小包裹的流通量大幅增加,直接带动了物流、仓储等相关产业的繁荣,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我国快递产业逐步“向西”“向下”“向外”延伸拓展,将新疆、西藏纳入包邮区,打通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快递市场下沉至村镇、偏远地区,组成了一条条贯通全国乃至畅通海外运输的“毛细血管”。快递物流是反映经济活力的“风向标”,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路”的不断延伸,亦能让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快递企业加快服务地方特色产业,也推动了一大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持续壮大,为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添砖加瓦。
快递“送送送”的前端是消费者“买买买”。从热热闹闹的“网上年货节”到“以旧换新”补贴力度越来越大;从“双十一”电商大促销,到“国补”真金白银惠民,一单单消费,就有一个个快递包裹,1745亿件快递,亦可窥见中国消费市场活力十足。
我国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完备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的市场,更有科技化和智能化。一票快递从下单开始,从前端分配快递小哥上门取货,到制定最优化的运输路线,以及匹配相应的运输工具等,都是通过计算后给出的决策方案。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驱动下,中国快递业正逐步实现智能化转型。通过数据分析预测需求、优化配送路线、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分拣、无人配送等创新应用;借助区块链技术保障信息安全、提高透明度……这些科技创新不仅让快递业变得更加高效、智能,也是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
连接千城百业、千家万户,“小包裹”见证消费“大市场”。一条条流动的分拣线,智慧分拣让快递“跑”得更快,一辆辆疾驰的快递车,勾勒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活力中国;一件件如约抵达的包裹,涌动着的正是中国经济的汩汩暖流。1745亿件快递,更彰显出中国超大市场“基本盘”没有变,消费升级的增量仍在延续。“小包裹”蕴藏发展“新”活力,中国快递业定能载“物”更“新”,加“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