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佳莎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副教授
2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提振消费相关工作。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当前,中国消费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传统消费与新兴消费并行发展,消费者不仅追求更高品质的产品,还更加注重个性化、便捷化和智能化的消费体验。为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商品市场正朝着存量升级换代、科技创新引领、品类深度细分和服务升级等方向发展。
大宗消费进入存量升级换代阶段。中国传统大宗商品的市场新增需求已趋于饱和。但近年来存量家电淘汰、报废数量逐年增加,每年淘汰废旧家电数量超过1亿台,并以年均20%的幅度增长。
创新科技引领新兴产品发展。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新兴家电正成为拉动家电消费市场的新引擎。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家电、汽车等商品更加智能化、互联化和多功能化,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用户体验。
商品品类走向深度细分。消费者对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强,不同生活场景催生出厨房空调、客厅空调、车载冰箱、办公室小冰箱等多样化产品。同时,基于用户需求的定制化、一体化家电服务,也成为新趋势。
数字销售渠道持续拓展。线上种草、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已成为促进消费的重要手段。消费者更倾向于在电商平台购买大宗商品,以获得更便捷的购物体验和更有竞争力的价格。企业也在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与电商平台合作,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面对新趋势,政府和企业可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进一步释放市场消费潜力,推动新型消费模式的发展。
政府通过政策激励和补贴促进消费提振,可出台针对大宗商品、健康消费、冰雪经济等领域的消费券、税收减免、绿色购买补贴等多项措施,以降低消费者购买门槛。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推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
企业利用数字化渠道提升购物体验,促进线上消费增长。企业可加大对线上平台的投入,通过线上销售与线下体验的结合,提高消费者参与度和购买率。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偏好,精准推送个性化产品,增加用户黏性并提升转化率。
企业要树立国货的品牌效应,增强消费者的认可度。企业应继续革新技术工艺,鼓励制定高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水平的企业标准,打造高端、高标准的中国品牌形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和年轻时尚消费潮流相结合,塑造一批有特色、有内涵、有创意的品牌,全方位提高中国产品的品质和美誉度,强化消费者对本土高端品牌的信心。
企业要聚焦新兴消费领域,满足细分市场需求。在文化旅游消费、冰雪消费等细分市场日益兴起的背景下,企业应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独特需求。企业可推出专为儿童、老年人、高端消费者定制的旅游产品、健康家居设备等。此外,企业可通过“共享经济”模式、订阅服务等,创新消费模式,拓宽消费品类,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场景化的消费需求,进一步激发细分市场的增长潜力。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健康消费等,持续打造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
政府和企业要推动入境消费与跨境电商的融合。随着全球消费市场的逐步开放,入境消费成为新的增长点。政府可通过简化入境旅游、提升入境游客的服务质量等手段,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来华消费。同时,政府和相关企业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生态。可以通过完善跨境电商平台的支付、物流、退税等服务,降低入境消费者的购买门槛。
编审: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
【责任编辑:申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