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力量,从来不只是凝缩在前两个字上的简单抽象概念。
正如我们将在这个故事中看到的,在奔向同一个目标的过程中,来自方案、产品、研发、销售、职能等不同岗位上的每一位女性,都能在其中发挥坚实、独特且不可或缺的力量。每个人,都可以是团队中的一团火,一束光。
数字的疆场没有边界,实力亦无关于性别。面向星辰大海,对她们来说,每一次出发都像是刚刚起航。
一起来了解一下第五届“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卓数大数据青岛数据要素平台项目团队的故事。
拿100多份报告开局,在别人还在观望时直接上路
2024年初春,作为销售的王涛在一次与客户的交流中,偶然间捕捉到青岛市政府对打造数据要素产业园标杆案例有着强烈需求。
当时,作为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重点城市,青岛正致力于搭建数据要素基础设施平台实现资源集聚,赋能青岛数字经济建设,这与卓数大数据的战略布局高度契合。
在这个背景下,卓数大数据迅速从各部门、各岗位精挑细选优秀人才,全力组建青岛数据要素平台项目团队,布局青岛数据要素市场。就这样,包括王涛在内的7位来自方案、产品、研发、销售、职能等不同岗位的优秀女性骨干走到了一起。
做项目就像打硬仗,首先需要的便是一份清晰明确的“作战方案”。
即使有着对市场竞争和投资风险的顾虑,青岛数据要素平台项目团队还是展现出了坚定的战略定力。
她们通过收集大量数据,详细分析客户需求和卓数大数据自身能力的匹配度、商机线索把握度以及投资落地可行性,最终确立“以产业投资带动业务场景落地”的作战方案,开创性采用“投资为火车头,业务为车厢”的模式拓展市场版图。
“当别人还在观望时,我们已经用100多份数据分析报告打开了战略航道。”团队负责人如是说。
在270天的时间里,见证一个团队的蜕变
项目的特性决定了其对团队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思维的细腻度和条理性有着极高要求,巧合的是,这似乎正是女性所具备的天然优势。
在项目的复杂的协作流程中,7位女性成员分别将自己的岗位特点与自身优势相结合,销售人员的热忱友善、方案人员的逻辑缜密、研发人员的创新进取以及职能人员的沉稳细心,共同为团队的高效运转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投标冲刺阶段,团队遭遇了双重考验:既要在5个月内完成从投资论证到产品落地的全链条工作,又要应对客户需求的日日变化。重重挑战交织,极大地增加了项目推进难度。
这时候,由团队成员刘正昂、李钧泓、赵梦鸽组成的投资论证小组,凭借专业素养突破投资可行性论证、多维度分析评审、协议磋商谈判三大关卡,通过建立可视化分析模型,以精准的数据支撑赢得决策层认可,既守住了企业利益底线,又实现了多方共赢,保质保量地完成投资落地,为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从蓝图到落地,270天的时间,见证了这支团队的蜕变,团队最终成功揽下崂山区数据要素运营管理平台和市南区数据要素基础设施平台两个集团重大项目。
团队成员王淼笑称:“那段日子,连梦里都在推敲产品细节,咖啡杯里总是映着闪闪的星光。”
“见过能打的,没见过这么能打的”
阶段胜利的喜悦未持续很久,挑战便接踵而至。
项目启动后,面对客户需求模糊不清、内部意见不一且时常变动的情况,团队成员一方面通过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来化解分歧,另一方面,从梳理杂乱无章的信息入手,通过绘制需求框架图,引导客户聚焦核心需求。
“有次客户突然提出一个全新的需求方向,我们马上组织讨论可行性,连续多天奋战终于调整出让他们满意的方案。”团队负责方案的张海燕回忆道,“客户说见过能打的,没见过这么能打的。”
在项目交付阶段,同样面临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以及开发周期短、业务系统多、集成复杂等各类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团队中闯劲十足的王珊珊带领团队开启冲刺开发模式,马不停蹄开展业务逻辑梳理、功能完善升级、系统对接优化等一系列工作,并建立起系统集成共识标准。
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也在尝试着借助女性在创新思维和对细节的敏锐感知,积极创新技术及方案。
“女性更能体会用户在操作中的细微感受,我从自己日常使用各类软件的体验出发,思考如何增强用户的使用感。”
截至目前,青岛数据要素产业园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客户满意率达到100%;园区数据资产化服务效率提升30%;成功引育专业化数据资产服务机构30余家,为当地构建了合作共赢的数据生态;打造高质量行业数据集10余个,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算料供给,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数据要素的价值。
当胜利的烟花还未散去,她们已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平线。
正如团队成员王涛所说:“我们不是要证明女性多优秀,而是用行动重新定义优秀的标准。”在这片没有天花板的数字疆场,属于她们的星辰大海,才刚刚启航。